發布時間:08-21瀏覽次數:440次所屬欄目:建筑編輯:隨風
鑫利管道設備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利博橡膠軟接頭被神華寧夏煤業集團煤化工項目入選。
橡膠軟接頭是由織物增強的橡膠件與平形活接頭、松套金屬法蘭或螺紋管法蘭組成,用于管道隔振降噪、補償位移的接頭。它是一種高彈性、高氣密性、耐介質性和耐氣候性的管道接頭。按外形分為:同心等徑、同心異徑、偏心異徑。按結構分為:單球體、雙球體、彎頭球體。按連接形式分為:法蘭連接、螺紋連接、螺紋管法蘭連接。按工作壓力分:0.25MPa、0.6MPa、1.0MPa、1.6MPa、2.5MPa五個等級。
神華寧煤集團煤化工分公司黨委書記陳志清告訴記者,近年來,神華寧煤集團從以挖煤、賣煤為主業,通過科技創新實現了產業結構的重大轉變。如今的神華寧煤集團,業務核心是以煤為原料,生產煤基烯烴、煤制油等創新產品。神華寧煤煤化工基地自2004年開工建設以來,在突破多項國際有名技術的前提下,建成了年產25萬噸甲醇、21萬噸二甲醚、60萬噸甲醇、6萬噸聚甲醛、50萬噸煤基烯烴以及50萬噸甲醇制烯烴等6個項目;在建的項目有年產400萬噸煤炭間接液化項目一期、年產100萬噸雙烴項目;規劃建設的項目包括年產400萬噸煤炭間接液化項目二期、年產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等項目。
基地占地面積25平方千米,是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美麗化工·中國行”記者置身于煤化工基地內,眼前綠樹成蔭,儼然一派花園工廠的景象。十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漠;十年后的今天,神華寧煤化工人用心血和汗水讓它換了新顏:已成為國內大、世界第二的煤化工基地。藉此,神華寧煤集團也成功實現了由煤炭產業向煤炭、煤化工產業并舉的轉型。
十年艱苦創業,神華寧煤化工人在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上不斷攻堅克難。神華寧煤集團年產50萬噸煤基烯烴項目是全球大的煤制丙烯項目,涵蓋了當今世界先進的煤化工技術,MTP(甲醇制丙烯技術)等多套裝置實現世界次工業化運行,逐步解決了制約裝置長周期穩定運行的瓶頸問題,走在了世界前列。
神華寧煤集團創新的腳步并沒有就此停止。經過十多年的前期準備,2013年9月28日,神華寧煤集團年產400萬噸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在神華寧煤煤化工基地開工建設。這是世界上單套裝置規模大的煤制油項目,總投資550億元,將建設兩條200萬噸生產線,年產油品405萬噸。很好條生產線預計于2016年10月投產,第二條線于2017年6月投產。
站在高處遠遠望去,占地800多公頃的工地上塔吊林立、建設施工正酣。搞煤制油項目,先要有世界有名的煤化工技術。而煤炭間接液化制油技術是一個新生事物,要實現將國外實驗室技術放大千倍在工業化應用,既沒有成型的經驗可循,也沒有現成的路徑可行。為突破技術瓶頸,神華寧煤集團確定了八字原則: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確定了一個思路: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益推進。
但重大技術創新談何容易。據了解,煤制油工業流程的核心技術是氣化技術和油品合成技術,要掌握這兩項技術,不僅要實現多項國際有名煤化工技術的次工業化應用,還要完成28臺氣化爐、293臺(套)超大型設備和9000多個部件的國產化研制和組裝。“因此,煤制油項目的科技創新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對打破國外煤制油核心技術壟斷、推進我國煤化工重大技術進步、提升國內裝備制造業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動作用。”陳志清說。
煤化工項目建設中,缺乏的是人才。從當初籌建處僅有的5人,到如今6000多人的產業人才隊伍,十年秣馬厲兵,神華寧煤集團煤化工基地人才發展瓶頸也逐步轉變為產業先發優勢。項目建設期間,公司外部引進、內部培養兩條腿走路,先后引進了1000多名技術人才和管理人員,培養了一大批煤化工管理、技術、操作人才。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副主任何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煤化工是寧東基地的朝陽產業,而在寧東煤化工板塊中,有代表性的就是神華寧煤集團煤化工基地。“該基地已建和在建的項目,都匯集了國際上先進的技術。在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過程中,神華寧煤集團形成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為下一步產業化和技術輸出做了充分的儲備。”
神華寧煤化工人有一個夢想,就是將神華寧煤煤化工基地打造成產業集群、技術集聚、人才集中、環境和諧的不錯現代煤化工“硅谷”。如今,他們正在朝著這個目標一路疾行。
鑫利橡膠接頭技術報告從工藝原理、工藝流程、工藝過程、產品質量標準等許多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可以供國內可曲撓橡膠接頭技術開發參考。